-

团队研究生任海溪论文被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接收

任海溪
2025-06-27

近日,湿地生态与环境团队2022级硕士研究生任海溪在“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和货币化模型集成方法探索中国不同省域优选污泥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以“Exploring the preferred technology for sewagesludge treatment in China based on an integrated method of life cycleassessment and monetization model”为题的论文被国际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一区,IF=9.7)接收。青岛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任海溪硕士为第一作者,团队姜志翔教授为通讯联系人。此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7225)的资助。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其产量正逐年递增,然而,当前污泥处理技术呈现多样化特点且不同技术在环境影响方面存在污染转移问题。如何根据区域污泥特性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为不同省域优选污泥处理技术尚不明确。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不同污泥处理技术的环境影响展开分析;通过贡献度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明确了总体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源及关键影响参数;并采用货币化方法,将不同方面的环境影响结果整合到同一评价框架中,进而得出不同省域的优选污泥处理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热解碳化技术(R8)在大多数环境影响方面表现相对较好,湿式氧化技术(R3)的环境表现则相对较差;(2)电力和化学品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是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源,回收能源替代和肥料替代是环境效益的主要贡献源。此外,电力回收是环境影响的关键参数;(3)不同环境污染控制目标下优选的污泥处理技术不同:空气质量方面优选R2、R7和R8技术,土壤环境方面优选R6~R8技术,水环境和人体健康方面优选R4、R6和R8技术,资源消耗方面优选R2、R4、R7和R8技术;(4)中国不同省域优选污泥处理技术存在显著差异:华东地区优选R7和R8技术,华中和华南地区优选R4~R8技术,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优选R2、R4~R8技术。综上,该项研究全面定量分析了不同污泥处理技术的综合环境影响,为省域技术优选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案。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