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研究生吴华桢论文被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接收

吴华桢
2025-09-12

近日,湿地生态与环境团队2023级硕士研究生吴华桢的综述文章“Synergistic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reductions via constructed wetland coupled microbial fuel cell: A critical review”被国际期刊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JCR Q1IF = 6.7)接收。青岛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吴华桢硕士为第一作者,团队王森副教授为通讯联系人。此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749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0MD006)及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24-4-4-zrjj-43-jch)的资助。


人工湿地(CWs)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生态友好性,但其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GHG),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的出现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该技术可实现生物产电,并在污染物去除与碳排放削减方面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综述结果表明:(1)借助电活性细菌的胞外电子传递(EET)过程,CW-MFC能高效去除常规污染物与难降解污染物,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2)碳氮比(C/N ratio)具有最高的相对重要性——对甲烷(CH₄)排放的影响占比为31.10%,对氧化亚氮(N₂O)排放的影响占比为32.61%。(3CW-MFC的运行调控策略涵盖运行/工艺参数优化、微生物驯化及技术耦合等多个方面。


该综述探讨了CW-MFC的潜在应用场景与当前技术局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建议。这些建议聚焦于成本效益分析、产电效率提升、湿地植物活力维持、设备使用寿命延长及微生物活性强化等关键方向,为CW-MFC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推动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
写评论...